2月26日,陕西省白水县人民检查院党组成员、副检查长刘婷,县文明和旅游局文管所所长杨军锋及第二检查部部分干警,深化实地寻访了雷公墓与湫里庙遗址,对文物文明遗产维护作业展开了详尽的查询。
雷公墓坐落于大雷公村,其封土呈圆锥形,高2.5米,周长24米,占地面积达64平方米。墓旁精心修筑了雷公亭,墓冢之外围筑着土围墙。据明代《白水县志》记载,“雷公墓坐落大雷公村,虽小有损坏,墓封土仍根本无缺”。墓前曾建有雷公庙,始建时代虽已无从考证,但该庙在元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进行过重修,并有《进士潘垦碑记》留存(今存碑铭)。新中国建立初期,石碑随古刹一起被毁,所幸当地乡贤刘重九抄录了碑铭,具体记载了重修的经过以及古刹的规划,为后人了解这段前史供给了宝贵的材料。
湫里庙遗址坐落尧禾公社湫里庙村西约50米处的斜坡地,东西宽57米,南北长180米。此处有显着的灰层断面,文明层明晰可辨,夹杂着红、灰陶片,出土文物包含石斧(残)等,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古居遗址。这一遗址的发现,关于研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日子、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结构具有极端严重的含义。
在此次寻访过程中,干警们与文旅局作业人员就文物和文明遗产的维护现状展开了深化沟通。随后,检查干警与文旅局作业人员一起前往尧禾镇人民政府就湫里庙遗址维护问题进行了具体讨论,对当时面对的难题,一起研讨了后续的维护的办法,活跃提出处理文明遗产维护问题的新思路。我们共同以为,文明遗产是前史的见证,是民族精神的珍宝,有必要分外的注重维护作业。
此次造访,不仅是一次对文物维护作业的实地调研,更为下一步深化开展文明“寻保传”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根底。经过实地检查,作业人员对文明遗产的实在的状况有了更直观、更深化的了解,为拟定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供给了有力根据。
下一步,白水县人民检查院将继续深化贯彻落实文明“寻保传”专项活动作业要求,安身区域内文物文明遗产资源特色和维护使用现状,充沛的发挥公益诉讼检查功能,逐渐加强与文物维护部分的协作合作,为白水文明遗产维护传承供给坚实的法治保证,让宝贵的文明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愈加灿烂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