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邯郸冀南新区在邯郸职教城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数字赋能、提升特定种类设备智慧监管效能”新闻发布会。冀南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陶强同志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就冀南新区特定种类设备智慧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做发布。冀南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总支书记王瑞锋,副局长闫社英、张建卫和王建军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问。实录如下:
大家上午好!我是本场发布会的主持人,冀南新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陈涛,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今年以来,按照国家局和省、市局总体工作要求,冀南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建立健全特定种类设备安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开发运用了邯郸监检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充分运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推动了“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型升级,有效实现了特种设施安全从事后应急处理向源头风险治理的转变。今天,我们邀请到冀南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陶强同志,请他介绍冀南新区特定种类设备智慧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同时,我们还邀请到市场监督管理局党总支书记王瑞锋,副局长闫社英、张建卫和王建军同志,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谨代表冀南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一直以来,我们市场监管局坚持贯彻习关于“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新部署新任务,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关于建立健全特种设施安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的总体要求,持续深化市局“12371”总体工作思路,大力推进“特定种类设备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推进年”活动,健全完善监管体系,全面提升监管效能,扎实开展特定种类设备智慧监管工程建设试点各项任务。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冀南新区“数字赋能 提升特种设备智慧监管效能”的有关情况。
冀南新区现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53家,在册特种设备数2372台,其中锅炉32台、压力容器486台、电梯969台、起重机械671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212台、大型游乐设施2台、在用液化石油气瓶12088只、工业气瓶1661只、气瓶充装单位4家、化工企业1家,并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
按照全省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工程建设要求,在市局指导下,我局试点开展了特种设施安全智慧监管工程建设,充分运用河北省特定种类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邯郸分院特种设备监检一体化平台,结合总局“两个规定”的贯彻落实,采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建立特种设备智能管理体系,开发使用了邯郸市特种设备监检一体化综合管理系统,推动以特种设备安全“一码通用、一库集成、一键追溯、一站服务、一网统管”为目标,构建形成“物防+技防+人防”并重的监督管理体系,有效实现了特定种类设备安全从事后应急处理向源头风险治理的转变。
为使特定种类设备作业人员提高安全知识水平,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广“邯郸特设通”,为全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总监、安全员提供线上学习平台,市局将新区局创新的“随机考”监管模式升级为“特安考”APP,并在新区全面铺开,实现了随机考数字化、信息化、便捷化运用,有效提高了特定种类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真正为安全生产末端管理、终端见效提供了支撑。
以“码”引擎为基础支撑,基于一个“设备码”串联特定种类设备从制造、安装、检验、使用、维保、作业直至设备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环节,为每台设备赋码,实现了一码通用,使设备拥有了专属“身份证”,只需扫一扫,特定种类设备的信息一目了然。监管人员在进行现场检查时,现场扫一下抽查设备的二维码生成检查记录,并线上生成《特定种类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检验人员在进行现场检验时通过扫码线上生成《特种设备检验意见书》。企业使用“邯郸特设通”APP,通过扫码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有效实现监管、检验、企业信息间交互共享的同时,也可为公众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智能化服务,实现特种设施安全线上线下整体智治。
梳理目前已有的安全监察功能模块,建设全区统一的特定种类设备库、单位库、人员库、检验检测库、物联数据库、监督检查库等,实现数据全量归集、交互共享,实现特定种类设备全方位安全监管。所有信息整合到“监检一体化平台”,使特定种类设备从使用单位、作业人员到设备本身实现全面监管,人员库整合了人员持证信息数据,平台输入人员信息即可查询持证情况,加强作业人员无证作业情况的监管,物联数据库使叉车、电梯、气瓶等设备信息整合到智慧平台,替代了以往设备的独立监管,多平台切换的繁琐操作,检验检测库信息整合使设备实现临期预警、到期报警,检验检测信息网上报送、网上办理、现场检验、网上生成检验报告,消除设备超期运行重大隐患,信息的整合为设备的监管带来了便捷性和易操作性。
为使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双落实,给叉车安装智慧化监管系统,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视频识别等技术,为叉车安全运行装上了“智慧大脑”。叉车出车前人员识别、作业时未系安全带、电子围栏防止驶出厂区、疲劳驾驶等情况实时监测并触发声光警报,平台实时记录违章情况,解决了人员、设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消除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防范事故发生,提高了叉车安全管理水平和监管效能。
为气瓶安装“AI阳光充装系统”,充分利用企业原有的视频设备加装摄像头,对气瓶充装过程进行场景化监管,与气瓶充装追溯管理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形成统一整体。通过视频AI智能分析,发现现场无证操作、不扫码充装、绕开限充装置等违规行为及时提醒并预警,预警信息直接推送监管和企业技术服务人员,及时消除隐患。通过“人防+技防”,实现气瓶基本信息、检验信息、充装介质、充装人员、充装日期等可查询、可追溯、防篡改,做到气瓶精准识别、来源可查、流向可追。
通过一键追溯,实现监管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对辖区内特定种类设备的总体状况了如指掌,最大限度的实现对企业“无事不扰、无处不在”和“精准管控”。
全面梳理企业服务管理事项,简化办事流程,实现企业施工告知、申报检验、使用登记、分类评价、隐患自查、事故报送等全环节一站式申报,极大地方便了特定种类设备使用单位办理特种设备相关手续流程,让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高生产效益中去。实现监管部门行政许可、监督检查、隐患闭环、应急处置等全过程一站服务。
应用物联感知、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利用风险防范预警模型算法,打造特种设备智慧大脑系列产品,通过对数据的提取、应用和分析,基于可视化图表呈现特种设备、单位、预警及隐患等相关情况,对全区所有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及其使用单位、作业人员在线动态管理,实现一网统管的全天候在线动态监管,使发现问题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弥补了信息采集监督员巡查管控盲区,实现了管理的无死角、全覆盖。指挥中心严格执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派遣问题、及时督促处置问题”的信息化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化、可视化监督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用力,加快推进新区特种设备智慧化监管建设,以“数字化、智慧化”监管改革,不断推动新区实现特种设备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数字化,重大危险源可视化,实现智能化监管全覆盖,全面推进特种设施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打造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作出新区贡献。
记者:对企业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往常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时,需要耗费时间,准备不同培训素材组织各类人员进行培训,耗时费力,还对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效益带来影响,请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员工培训是抓好安全生产的有效方式之一,在传统培训的基础上,我局创新推出了“邯郸特设通”微信小程序,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总监、安全员提供线上学习平台。
该平台学习内容涵盖特定种类设备应学应会、安全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典型分析视频、PDF资料等信息,企业的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利用班前十分钟等碎片时间、在宿舍、餐厅等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该平台还具有按专业范围的不同,量身制定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可以自行设定专业进行自定义学习模式。我局同时推出“随机考”监督管理模式,后台工作人员会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实时更新学习内容及“随机考”题库,执法人员可在平台或企业随时组织考试,考试结果直接发送至企业一把手,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业务能力及安全知识水平,降低学习的时间、费用成本等。目前,我局创新的“随机考”监管模式已被市局升级为“特安考”APP,实现了随机考数字化、信息化、便捷化运用,真正为安全生产末端管理、终端见效提供了支撑。
我局数字赋能特定种类设备智慧化监管的做法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全市特定种类设备重点工作推进会暨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现场观摩会在冀南新区召开,我局做经验介绍。在全省特定种类设备智慧化监管工作推进会上播放了冀南新区制作的专题片,供全省交流学习使用,在全省推广我们的先进做法。
二、叉车作为特殊的工业车辆,流动性强、危险系数高,加上操作质量参差不齐,在作业中存在很多风险,请问,给叉车安装的智慧化监管系统,是否能有效预防和规避这些风险?
针对这个问题,我局为使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双落实,创新性地给辖区内的叉车安装了智慧化监管系统,该系统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视频识别等技术,为叉车安全运行装上了“智慧大脑”,这样就能有效预防和规避你提出的这些风险。比如,叉车在出车前要进行人脸识别,与监管平台后台数据库匹配后方可授权启动叉车,作业人员证到期、非持证人员则无法通过授权进行作业,杜绝无证、假证等情况;设置电子围栏,若车辆超出作业范围,系统则进行告警;车辆长时间未操作,即“趴窝”状态,系统会进行数据汇总提示,同时推送给使用单位,查询具体运行状态。在电子围栏出入口配置AI摄像头,自动识别并抓拍相关违规出场、进场等行为的实时照片;驾驶室AI识别终端设备可以AI分析异常行为,如有未佩戴安全带、抽烟、打电话、疲劳驾驶等异常行为,都可以实时监测并触发声光警报,平台实时记录违章情况,有效解决人员、设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消除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防范事故发生,大大提高了叉车安全管理水平和监管效能。
三、近几年,餐饮场所气瓶爆炸等安全事故频发,这一现象是否由于气瓶的源头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液化石油气与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近年来,餐饮经营等场所液化石油气事故频发,教训惨痛,让人“谈气色变”。市场监管部门在整个燃气监管环节当中主要承担气瓶质量和瓶装燃气充装监管;对餐饮场所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安全性、合法性进行认定,全面排查“黑气瓶”,对问题气瓶实施检验检测,对报废及不合格气瓶进行破坏性处置;核查充装源头,查处非法充装行为。那么,为了加强员工管理,使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双落实,我局为创新监管模式辖区内气瓶安装“AI阳光充装系统”,充分利用企业原有的视频设备加装摄像头,对气瓶充装过程进行场景化监管,与气瓶充装追溯管理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形成统一整体。通过视频AI智能分析,发现现场无证操作、不扫码充装、绕开限充装置等违规行为及时提醒并预警,预警信息直接推送监管和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及时消除隐患。通过“人防+技防”,实现气瓶基本信息、检验信息、充装介质、充装人员、充装日期等主要因素可查询、可追溯、防篡改,做到气瓶精准识别、来源可查、流向可追,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了非法充装造成的安全隐患。
四、企业利用监检一体化平台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相比传统的落实主体责任方式,有哪些便利?
将特定种类设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与监检一体化平台深度融合,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配备特种设施安全总监、落实安全员工作职责、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及安全检查记录等。形成“检查内容清单化、检查程序模块化、检查方法流程化、检查行为规范化”的智慧化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主体责任的数字化监管,节约了监管成本,提高了监管效能,实现了监管的智能化,推进了企业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感谢嘉宾的精彩发布与答问。如果大家还有关心的问题,发布会后请与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